
10月10日下午,公司党委书记赵季春主持召开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会,本次学习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高志前同志“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创新发展成就”,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学习会。
高志前同志在学习内容中提出虽然科学技术没有国界,但是科技体制和政策、创新环境和文化是有国情背景的,这就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创新模式存在着很大区别。评价一个国家的创新本就难,评价中国的创新尤其难。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,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,其内部发展是不平衡的.另外,中国正在转型过程中,还没有转型到位,很多事情是带有过渡性质的,所以对其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往往是不容易的。正是因为这些因素,评价中国创新成败是比较困难的。但作为创新的成果,如航母、高铁、核电站、空间实验室、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都是实打实存在的,它们本身就在证明中国创新水平的提升。当然,经济的持续增长更是证明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增强。高志前同志认为关于中国的发展,我们有自己的看法,同时通过国外的一些评价,我们的认识可能会更客观一些。有关国际组织,包括联合国工发组织、教科文组织、世界贸易组织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、国际标准化组织、世界银行等,这些年对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创新,都是肯定的,并高度评价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。